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讯 > 正文

艺术学院举办第五十三期“设计•思辨”设计学研究生系列学术报告会

【 发布日期:2024-12-19 】

87C78

2024年12月18日,艺术学院举办了“设计·思辨-东电艺术学院2024设计学研究生系列学术报告(第53期)”。报告由副院长路鹏博士担任学术主持,2022级学术型研究生陈昱彤、杨希珍尼进行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让历史、文物“会说话”》《游客感知视角下旅游目的地主题景观的营造要点》两场学术汇报。

杨希珍尼首先阐述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核心理念,明确提出了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她通过从游客感知的独特视角出发,对景观设计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指出这一路径能够细致入微地描绘游客的空间偏好,并精准捕捉其价值感知,为探索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框架。进一步地,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影响游客景观体验的外在及潜在因素,以期揭示在整体视野下景观体验差异性如何随时间动态演变的机制。后续研究可立足于多元感知主体的视角,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深度学习等先进研究方法,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力求实现研究手段的科学性与全面性。讲座最后介绍了如何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构建景观体验的模拟评价体系,并据此推进后续的优化设计工作,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构建一个涵盖“理论构建—深度分析—优化实践”多阶段、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彰显了该研究领域的深远意义与实用价值。

17A54

陈昱彤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赋予历史与文物以“发声”的能力,为博物馆的展示形式、文化传播和遗产保护注入了新活力。她详细介绍了虚拟数字人讲解员如何生动演绎历史,AI技术如何精准复原破损文物、动态重构历史场景,以及如何通过算法生成个性化的导览内容,深入剖析了这些应用如何显著增强了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力与公众参与度。此番探讨旨在彰显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引领了博物馆展览形式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更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知识普及方面展现出巨大的价值与潜力。从虚拟数字人的亲切讲解,到文物复原技术的精准再现,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升着观众的参观体验,普及着历史知识,守护着文化遗产,为博物馆的未来发展绘制了一幅广阔而充满希望的蓝图。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拓宽了博物馆的服务边界,更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弘扬开辟了新的路径。

160269

本次报告会从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两个角度进行学科理论的探讨与创新实践应用,拓展了同学们的设计视野,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研究热情。

来源:肖柏琳

初审:路鹏

复审:付钰涵

终审: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