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及学院“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创新发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精神,持续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新育人体系,提升2025本科培养方案的优化,3月26日,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举办“多维赋能·协同育人”师生交流研讨会。系主任、系副主任,专业骨干教师及四个年级学生代表参会。

一、多维视角共话育人体系改革
研讨会上,会议以“师生共议、协同创新”为核心,围绕“课程建设改革”“教育教学创新”“毕业设计模式优化”“地域民族服饰特色挖掘”“赛事实践赋能”五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会议首先针对课程体系优化展开研讨,教师团队提出“设计+科技+文化”跨学科课程改革方案,计划增设数字服装设计、可持续时尚等模块,强化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2021级学生代表建议“增加企业导师进课堂频次”,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二、教学相长凝聚发展共识
各年级学生代表结合学习实践提出建议,内容聚焦“课程建设改革”与“教育教学创新”两大核心议题,从“单向传授”到“双向对话”让教育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2023级同学表示:“希望课程能增加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案例,比如赫哲族鱼皮工艺的在服装设计上的具体应用,如果能将满族、朝鲜族服饰工艺纳入选修课程,并与地方文旅部门合作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一定会成为有趣的实践!”
会上,针对东北传统民族服饰的设计及非遗元素应用研讨,教师团队提出“模块化教学+田野考察”实践方案。
三、赛事实践激发创新活力
针对“赛事实践”模块,系副主任冯云刚梳理了近三年赛事成果,希望建立低年级学生参与赛事筹备的“传帮带”机制,在实践中提升设计思维。同时建立赛事作品反哺教学机制,并邀请往届获奖学生组建“经验传承小组”,助力低年级学生提升专业竞争力,将获奖作品转化为教学案例,提升学生市场洞察力与品牌意识。
此次研讨会明确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以文化人、以赛促学、以产助教、以创育人”的发展路径。通过师生思维碰撞,为专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专业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开放多元的育人平台,培养兼具文化底蕴、创新能力与实践精神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来源:卢博佳
排版:刘佳宁
初审:付钰涵
复审:赵爱华
终审:刘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