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会)在“冰城”哈尔滨落下帷幕。这场冰雪盛会不仅是体育健儿的竞技舞台,更是无数志愿者用热情与专业书写青春故事的窗口。在这群“冰雪使者”中,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2024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孟禹杉,以出色的表现成为亚冬会志愿服务的亮眼名片。从东电校园到亚冬会场,她用声音传递冰雪之城的热情,用行动诠释“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东电校训精神。
从东电到亚冬会:校训指引志愿路
作为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优秀学子,孟禹杉的志愿之路始于校园的积淀。本科期间,她不仅是班级团支书,带领团支部多次获评校级荣誉,还担任校文武校史馆讲解队队长,在一次次校史讲解中练就了沉稳的台风和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东电校史馆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不仅是她反复讲述的校史篇章,更成为她践行志愿服务的行动准则。
“讲解员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对校史、文化和语言的深度理解。”孟禹杉回忆道。为了讲好东电故事,她查阅校史资料、整理文物背后的细节,甚至对每一件展品的陈列逻辑都反复推敲。这种严谨求实的态度,让她在亚冬会志愿者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外宾接待与讲解团队的核心成员。
用声音传递冰雪热情
作为亚冬会志愿者,孟禹杉累计服务时长80小时,负责外宾接待中的行车路线讲解工作。三条精心设计的路线,既是哈尔滨的风景线,也是她展现专业素养与青春风采的舞台。
路线一:从机场到酒店,初遇“东方莫斯科”
首条路线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到外宾下榻酒店,孟禹杉需要在外宾抵达的第一时间展现黑龙江与哈尔滨的独特魅力。她从冰雪大世界的璀璨冰雕讲到中央大街的百年建筑,从松花江的生态保护谈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故事。为了让讲解更生动,她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所学,融入影像化语言:“哈尔滨的美,正如同一幅画卷在我们的面前徐徐展开。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品尝到地道的东北美食 ,感受到冰雪运动的乐趣。”
路线二:开幕式当天,讲述亚冬会的“中国答案”
开幕式当天,孟禹杉的任务是从酒店到主会场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BC馆的途中讲解亚冬会筹备故事。她以数据为支撑,介绍场馆的整体设计理念;以文化为纽带,阐释会徽“超越”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符号。面对外宾关于赛事保障的提问,她提前准备的应急预案解读更彰显了东电人“严谨求实”的作风。
路线三:从酒店到机场,邀约“再聚北国”
送别外宾的最后一程,孟禹杉将镜头转向黑龙江的壮美山河:五大连池的火山奇观、镜泊湖的冬捕盛景、雪乡的童话世界……“希望今天的离别,是为下一次重逢埋下伏笔。”她的讲解不仅是一场地理科普,更是一封向世界发出的冰雪邀约。
闭幕式的高光时刻:志愿精神绽放舞台
如果说行车讲解是幕后的坚守,闭幕式则是志愿者的高光时刻。在《他日再相逢》节目中,孟禹杉作为志愿者代表登上舞台,为亚冬会志愿者献上鲜花。聚光灯下,她身着“冰雪同梦、亚洲同心”寓意的志愿者服,手捧象征友谊的丁香花束,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的风采。“那一刻,我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所有默默付出的东电人。”她动情地说。
传承与展望:志愿服务的青春力量
亚冬会志愿服务并非孟禹杉志愿生涯的终点。本科期间,她在东电校史馆培养了多位讲解员,将“讲好东电故事”的经验传递给学弟学妹;如今,作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她计划将亚冬会的志愿经历融入学术研究,探索大型赛事中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东电教会我,志愿服务不仅是奉献,更是专业能力的实践与提升。”孟禹杉说。从校史馆到亚冬会,从团支书到志愿者代表,她始终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灯塔,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让志愿精神与专业素养交织出最美的青春答卷。
结语
孟禹杉的故事,是东北电力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缩影,更是新时代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当亚冬会的圣火缓缓熄灭,志愿服务的火种却永不落幕——它将继续在东电校园、在每一名青年的心中,照亮前行的路。
个人简介:孟禹杉,女,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202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现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攻读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担任文武校史馆讲解队队长、校艺术团团支部书记、编导202班团支部书记、编导222班代理班长等职务。2023年庆“六一”吉林市群众艺术馆木偶剧团首场公演主持人、2023年吉林市马拉松形象大使亚军。2025年哈尔滨市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贵宾接待员。



供稿:王宏涛
初审:付钰涵
复审:王硕
终审: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