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讯 > 正文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教师赴上海高校开展交流研讨

——聚焦“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新趋势,探索教学新路径”

【 发布日期:2025-04-02 】

2025年3月28至30日,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邰昕然和副主任李伟及骨干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美术学院等四所高校围绕“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新趋势,探索教学新路径”,开展培养方案修订的调研论证工作,分别就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两个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中关于人才培养定位与区域优势特色、核心课程与学分设置、AI技术应用与赋能传统课程革新、实验室建设与实践能力培养、生源与就业、科研成果转化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问题与上海四所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开展交流与研讨。

1DBEA

在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调研团队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政治传播与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于晶,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任钱春莲以及教学秘书龚余晶等三位教师开展交流活动。于晶代表学院欢迎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一行交流,并率先谈了关于传统理论课和技术实践课的设置要重视差异化、项目制驱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科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沉浸式课程实践等先进经验,并分享了华东师范大学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方面的成功案例,双方就邀请业内导师、赛事设置与激励政策、毕业设计创作与论文写作、学生就业与专业发展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互动交流。研讨会最后,于晶分享了传播学院2024年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也表示在今年还会再进行一轮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升级,也期待后续进一步的讨论与交流。

3D037

在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杨晓林教授接待了调研团队,杨晓林是动画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同时担任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专家、中国电影评论协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等职务。研讨中,双方更直接聚焦于宏观层面的人才培养和AI技术的应用等问题。杨晓林表示,现在的广播电视编导和数字媒体艺术等影视类专业对实践能力的需求是迫切的,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奖励机制,将创作时间和空间充分留给学生,以作品的整体性带动专业课的分散学习。对于AI技术的应用,他坦言,AI可以用也应该用,但一定知道为什么用,要达到什么效果,也就是学生本身应该是懂得审美和设定目标的人,这就要求基础素质教育一定要跟紧技术实践,AI是一种工具,如果用好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这是趋势但也是挑战。

16230

在上海电影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祝明杰副教授接待了调研团,祝明杰是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委会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剧作理论委员会会员等,其主要研究领域有影视史论与批评、动画与新媒体影像艺术、影视动画创作等。祝明杰教学和创作经验非常丰富,研讨内容聚焦于微观层面的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赛事制度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问题,他表示,影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要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尤其是全面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一定要有充分的选课机会让学生自由的学习,如允许部分课程跨专业选修。对于实践能力和赛事激励等,一定要灵活,不能太限制学生的创造力,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开展实践,给予更多的支持。

23EDC

1E657

在上海美术学院,调研团队与学院骨干教师范墨和邱宇交流。范墨是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台湾艺术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双博士学位,一级美术师;邱宇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的第一届博士生,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艺术与科技方向博士,侧重于使用声音、 影像、装置、生物等混合媒介,结合科技手段探索科技媒介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关系。研讨中,范墨和邱宇分别就自己研究的方向,结合实际的工作经历等给予培养方案修订中肯建议,包括传统课程与AI技术融合问题、工作室教学、人才培养等问题。

3590C

39558

此次交流调研是数字媒体艺术系202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相关业内知名院校的走访,既查找了差距,也充分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于数字媒体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两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订以及稳生源、促就业等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来源:李

排版:刘佳宁

初审:付钰涵

复审:赵爱华

终审: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