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全体教师在三楼会议室召开AI赋能教学及2025年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会议重点讨论了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将新技术融入教学中,使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紧贴时代发展,提高课程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研讨会上,大家对于AI时代的到来都表达了深刻的体会,也明确意识到必须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新技术的应用,这种应用不仅是技术层面,更是思维层面,需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出发,探索AI赋能教学的实施路径。部分专业教师也针对自己的课程提出融入AI的设想与思路等,如纪录片创作、影视导演、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等构想创作类课程,可以通过AI技术重构影视教学流程,学生剧本输入AI后可快速生成分镜脚本,提升创作效率;动态镜头设计环节,使用AI辅助分析剧本与画面,拓展传统摄像教学的叙事维度;后期剪辑、特效制作、广告包装、数字音频处理等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可借助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拓展设计思维,弥补课程设计中“重技术轻思维”的短板,解决创作瓶颈,使AI不仅成为学生的“灵感伙伴”,更成为提升学习效率的得力助手;摄影、摄像、灯光等即时生成类课程,用AI技术革新拍摄等流程,辅助运动镜头设计与分析,使得传统摄像、灯光等教学由此突破技术局限;新闻写作、节目主持与采访等文字表达类课程,可以借助AI生成前期文案,甚至借助智能技术进行相关文献的整理、搜集以针对新闻内容进行人设定位等。此外,与会教师也针对现有课程提出改革的具体方向,包括课程名称、教学重点与难点、考试方式等,如原有《电视编辑》与《非线性编辑》整合新课程为《全媒体智能编辑》,原《电视节目制作》和《电视节目策划》整合成《数智化节目策划与制作》,原《新闻摄影学》更名为《新闻摄影与人工智能叙事》,原《互联网短视频创作》更名为《AIGC短视频创作》等。

此次研讨,不仅是技术赋能的教学探索,更是教育理念的内涵升级,相信随着AI技术的逐步合理开发以及师生们的熟练应用,必将为专业发展和人才培育等提供新质生产动能,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夯实基础,提质增效。
来源:李 伟
初审:赵爱华
复审:付钰涵
终审:刘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