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5日,艺术学院举办了“设计•思辨—东电艺术学院2025设计学研究生系列学术报告(第73期)”。报告由副院长路鹏博士担任学术主持,2023级学术型研究生杨莹、陈泽艺进行了《方言视觉化设计应用研究》《VR纪录片视听语言与叙事策略探析》两场学术报告。
杨莹报告的核心内容是以方言视觉化的设计应用为题,系统论证了视觉化设计在方言保护与传播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视觉化能将抽象的方言声音转化为具象、可留存的视觉符号,拓展其记录与传播维度,通过信息图表、互动装置、文创产品等多元模式,设计可有效将方言融入现代生活场景,拉近其与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距离,实现从被动保护转向主动体验与传播。同时,成功的视觉化设计必须遵循准确性、可行性、情感化、场景化与创新性原则,这本质上是学术考据与艺术创造的跨界融合。未来可从以下方向深入:推动AI、AR/VR、大数据等技术在方言动态可视化及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构建设计师、语言学者、社区居民等多方协同的创新平台;建设方言语料数字化档案与视觉化设计元素库,形成开源支持体系;并探索将优秀视觉化项目纳入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其进入学校、博物馆等公共空间。展望未来,视觉化设计虽非方言保护的万能解决方案,却是一座连接古老乡音与未来希望的重要桥梁,让每一种独特的声音,在“被看见”的过程中获得“被听见”的力量。
活动现场:

陈泽艺这篇报告聚焦VR纪录片的视听语言及叙事策略。首先,报告在归纳VR纪录片特性、叙事特征的基础上,梳理其面临的受众注意力易分散、传统视听语言不再适用等问题;其次,针对上述问题,梳理视觉语言、听觉语言于VR语境下的应用新形式,聚焦景域、动态的构图与运动、全景声等要素;最后,基于色彩、视角、明暗、环境声、背景音乐、动态声等要素的作用形式,并结合具体案例进一步分析视听语言如何发挥叙事引导作用。此报告从视听角度切入,探讨VR纪录片的叙事模式,旨在为叙事策略构建提供理论参照与具体路径。
活动现场:

本次报告会分别从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两个角度进行学科理论的探讨与创新实践应用,拓展了同学们的设计视野,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研究热情。
来源:肖柏琳
初审:付钰涵
复审:路 鹏
终审:钟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