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讯 > 正文

艺术学院举办第七十六期“设计•思辨”设计学研究生系列学术报告

【 发布日期:2025-11-07 】

14D7F

2025年11月5日,艺术学院举办“设计•思辨—东电艺术学院2025设计学研究生系列学术报告(第76期)”。报告由副院长路鹏博士担任学术主持,2023级学术型研究生邓凌羽、张纪英分别以《从传统到再生:朝鲜族家具纹样的文化基因与数字化传承》《传统与创新融合:民俗合体字图形化研究》为题作学术分享。

邓凌羽围绕“朝鲜族家具纹样的文化基因提取与数字化传承”展开汇报,核心聚焦民族文化提取、分析与数字化应用三大板块。研究以文化基因理论为切入点,系统剖析朝鲜族家具纹样中蕴含的形态、符号及精神要素,提炼具有代表性的视觉文化基因;通过数字化建模、矢量化重构及参数化设计等技术手段,实现传统纹样的数字化转译与再设计。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建立文化基因数据库及可视化图谱,厘清文化基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民族文化系统化保护与创新性利用提供新思路。最终,结合家具设计与文化产品创新实践,验证数字化技术在传统艺术传承与当代表达中的可行性及创新价值,展现民族文化在数字时代的新生路径。

C03E

张纪英的汇报聚焦民俗合体字的发展价值及当代设计启示。作为汉字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形态,民俗合体字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源于民间百姓的求吉诉求,凝聚大众集体智慧,其独特的汉字文化属性既能与观者形成深度情感共鸣,带来新颖视觉体验,至今仍具思想启迪价值。研究通过梳理不同时代背景下民俗合体字的产生动因、核心用途及呈现形式,明确其兼具多元实用价值与传承意义的双重属性:在信息传达层面,其信息浓缩特性可实现高效精准传递,为应对信息过载问题提供创新思路;在品牌应用层面,与动态设计结合可呈现丰富视觉效果,凭借深厚文化底蕴为品牌赋能;在环境应用层面,应用于导视系统可兼顾信息获取需求与装饰美学价值,营造耳目一新的空间体验。汇报指出,传承与发扬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对当代字体设计及视觉创新设计语言构建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彰显其在时代发展中开放、包容、多元的独特价值。

F447

本次报告会分别从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两个学科视角,展开理论探讨与创新实践分享,有效拓展同学们的设计视野,进一步激发学术研究热情。

来源:肖柏琳

初审:付钰涵

复审:路 鹏

终审:钟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