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月30日周三13:30—15:30
地点:艺术学院三教A221
主办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

报告人:崔瀛元
研究方向: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
报告题目:波普艺术中的符号元素特征与表现形式研究
报告简介:
本报告聚焦于波普艺术中的符号元素特征与表现形式,深入剖析其独特的艺术内涵与文化价值。通过对波普艺术作品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本报告阐述了波普艺术中符号元素的来源、类型及功能,揭示了这些符号元素如何在波普艺术中被巧妙运用,以传达特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同时,本报告探讨了波普艺术在对消费文化、大众媒介和日常生活进行反思与批判时,如何借助符号元素的独特表现形式来塑造其艺术风格,并对当代艺术创作和文化审美产生的深远影响。旨在为深入理解波普艺术及其在当代文化中的意义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报告人:方然
研究方向: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
报告题目:差异化品牌形象方面的视觉识别
报告简介:
本报告通过探讨品牌视觉识别与差异化品牌形象的关系,介绍了品牌视觉识别的概念、差异化品牌形象的视觉识别及其应用、创新与挑战等内容。报告旨在分享如何通过视觉识别建立差异化品牌形象——这一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至关重要的议题。对于提升品牌认知度和市场价值具有深远影响。本报告以此为核心,为品牌视觉识别与差异化品牌形象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并通过探讨视觉识别的差异化应用和创新趋势,展示了如何通过视觉识别系统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认知度。

报告人:刘雨菲
研究方向: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
报告题目:浅析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
报告简介:
本次学术报告以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为核心研究框架,系统探讨这一经典理论在当代设计实践中的理论重构与创新应用。作为格式塔心理学在设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延伸,阿恩海姆提出的“视觉动力”概念深刻揭示了人类感知系统中的动态平衡机制与视觉张力结构,为设计学科提供了重要的认知心理学基础。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语境下,这一源自20世纪中期的经典理论正在经历从静态形式分析到动态交互体验的范式转换,展现出崭新的理论生命力。
